从草川传爷略谈陇南羊皮扇鼓文化

658
心若清风 发表于 05月22日
农历四月二十五日,有好友说二十六日西和县卢河乡草川村金色龙王庙传爷,邀我来观看,次日便约市民协会员王力老师等人一同前往。到了草川村,进入庙宇内,庙宇主事人介绍了金色龙王庙的建庙历史,及龙王神的出身历史。令人吃惊的是一百多年的庙宇木结构,还完好如初。对该庙传爷的规成也延续了百余年。此次传爷的班子是严沟村刘岁娃班子,据庄里人说刘岁娃本人和班孒,在全西和传爷的行业中,是最好的一组班子。

陇南的羊皮扇鼓舞早期是一种祭祀先祖和宗教祭祀的活动,它主要以跳神、接神、驱鬼为主,后来有些地方演变成为一种原生态的民间歌舞,但大部分地方还是以敬神和祭祀为主。探究其历史源头,这一祭祀舞蹈与古老的羌氐文化有关,据传古氐羌人在祭祀先祖和敬祷神灵时,时常以羊皮扇鼓等乐器歌舞助兴,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,久而久之,形成了现代流传下来的是独特的传统羊皮扇鼓舞。
        羊皮扇鼓舞,又叫《师公舞》,师公在古代意为男性“巫师”,羊皮鼓舞多由师公主持,主持庙会或祭祖活动,目前在陇南大多地方,主要以传爷或庙宇内开光庆贺为主,师公传神的唱腔、舞蹈、音乐、道具,弥漫着浓厚的宗教色彩,在祈愿的过程中达到传神的效果。据《四川宗教祭祀舞蹈考实》记载:“羊皮鼓舞是古氐羌族祭祀活动的主要表现。其活动分为上坛、中坛、下坛三种固定程式,内容为祭神、还愿、驱邪、祈福等”,康县的羊皮扇鼓舞的表演程式与之相似度极高,上坛一日一夜,中坛一日两夜,下坛三日三夜,上坛祭王母,中坛祭本佛玉帝,下坛可祭的神种较多,密集的鼓声令人心血沸腾,场面庄严而肃穆。古代氐人传神活动是自娱性舞蹈,后来与佛教相融合,加入了佛教的故事和传说,表演的艺人被称为“师公子”,同是左手执鼓,右手执鞭,动作与羊皮扇鼓舞中的缠头鼓,耍鼓花极为相像,舞蹈中他们供奉“喜神”,表演时又参与了“师婆子”,表演者男扮女妆,头缠包头帕子,帕子上系一小铃吊辫,在表演时转头摇摆,整个过程十分精彩动人。师公子传神将爷,是为地方上求得风调雨顺、好事连连的彩头。唱词中我们也会听到“天为阳,地为阴,佛留盅盏渡善人”这样美好的愿望。所以,不难发现羊皮扇鼓舞可能是羌氐文化一脉相传,和羌氐文化关系密切。家居西和县兴隆镇严沟村的刘岁娃,是陇南羊皮扇鼓西和系的传承人之一,在传统的羊皮扇鼓说唱词汇是较为全面,他的说唱词有百余段,内容涉及到儒释道丶风土人情等。是陇南羊皮扇鼓人中的佼佼者。在六巷、石峡、晒经和卢河等乡镇的一些庙宇传爷活动,都有他们的足迹,他们表演的羊皮扇鼓舞,耍、说、唱都有特色。鼓艺传承十分传统,独特的一系列舞姿与说唱词深受广大乡民的垂爱。

由此可见,虽然羊皮扇鼓舞最早是祭祀先祖和敬奉鬼神迷信的舞蹈仪式,但是它在千年传承中,体现了陇南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追求。作为一种千一年古文化遗存,它应该得到保护、重视和传承。建立羊皮扇鼓演示工作室,传承人可以通过整理加工,让羊皮扇鼓舞进入课堂,使它在新一代年轻舞蹈演员身上焕发活力,将此古文化遗存传承下去,给人们带去生活中的激情和快乐。








收藏
共0回复/0页 
  使用高级回复(可批量传图、插入视频等)